股票投资是否应该长期持有?引用投资大师巴菲特的一句话:“如果一只股票你不想持有十年,那就一分钟都不要持有”。由此,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问题的答案,股票投资应该长期持有,而且这种方式对投资结果相对会更好。按巴菲特所说应该至少持有十年,这个时间跨度可能对A股市场的绝大多数投资者来说是比较难做到的,我们或许不必照搬持有十年或更长时间,但至少应该坚持长期持股的理念。具体持有多长时间可以视投资者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定,五年、三年或两年,但最好不要低于一年,除非遇到特殊情况。
中国股市至今已有三十余年历史,期间股市波动十分剧烈,更是经历过多次大型牛市和熊市,尤其是熊市阶段对投资者的考验和伤害极大。股市参与者众多,其中不乏大量短期投机群体,每一轮牛熊交替的时候对投机者都会造成无情地“挤压”。究其原因何在?股市投机者有一些共同特点,他们的持股时间非常短暂。一方面是对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缺乏研究和了解;另一方面是在心态上急于求成,一心只想赚快钱,实现盈利后就容易快速卖出,担心盈利变成亏损的风险。牛市阶段,他们在无数只股票之间频繁地买进卖出,看似获利次数较多但实际盈利并不高;当熊市悄悄来临的时候,股价纷纷回落导致亏损。由于熊市阶段持续时间往往比较长,短期投机者在过往形成快进快出地浮躁心态经不起漫漫熊市的煎熬,从而渐渐丧失持股信心,最终导致溃败。
股价上涨主要来自两方面因素推动,一个是上市公司持续经营的业绩增长;另一个是市场先生的情绪高涨导致估值上升。公司业绩大致可以通过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和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受欢迎程度进行权衡,公司分析方法和可靠度相对比较科学。然而由市场情绪所掌控的估值变化却很难准确估测,我们大致了解市场先生的情绪有时乐观有时悲观,但市场情绪具体什么时候乐观却不得而知。因此,我们唯有耐心等待市场先生的乐观情绪来临,这样就可以赚到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盈利同时又能得到市场情绪转向乐观导致估值上涨的盈利。另外,我们自始至终都应该坚信市场先生的情绪会在悲观和乐观两个极端之间不断反复,市场先生的乐观情绪在何时到来只是时间先后的问题,可能会迟到但不会不来,这个过程要求我们保持长期持有的耐心。
如果认为巴菲特所说持股时间十年的期限过于长远,那么持股时间至少应该设定以五年为单位,这样的持股期限在A股市场相对更容易获得不错的投资业绩。按长期投资收益进行评估,每年获得20%的投资收益已是相当不错。即以五年为单位进行计算,假设每年盈利20%,五年之后能够实现接近1.5倍的涨幅。 股价在五年内上涨1.5倍的股票比较常见,投资者熟知的一年赚三倍的人如过江之鲫,三年一倍的人寥寥无几,这句话反应的正是A股波动幅度之大且经常在某个时间段出现好几倍的股价涨幅。因此,在五年内股价出现大幅波动且获利达到1.5倍的话,年均20%的收益目标便可以顺利达成。
长期持有是践行价值投资的重要一环,长期持有应该建立在对上市公司基本面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公司之间的对比研究,发现好行业好公司,再以合理或低估的价格买进好公司并长期持有,整套投资体系可以有效地提升盈利水平。长期持有同样也是最难坚持住的一环,当你已经选中好行业好公司后,不代表就能够立刻从股市获得盈利,因为市场先生可能会从中作梗,市场的悲观情绪很容易将公司增长的业绩抵消,从而影响短期收益。
好行业好公司最终能否获得好收益,还取决于我们是否坚持长期持有股票。如果坚持长期持有,好公司一定能够带来可观收益;如果没有长期持有而只是浅尝辄止,即使选到了最好的公司也得不到更多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