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的具体方法探讨

投资者在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投资理念,投资收益来源有了一定保证之后,在具体投资过程中,对一些具体问题的方法运用往往也会很大程度上决定投资个案的收益幅度甚至成败。下面就对投资中经常遇到的一些方法进行一些探讨。

首先遇到的就是对于买入的公司应该有怎样的跟踪周期。应当说买入后的跟踪周期没有固定的时间。在买入一个公司的股票后肯定要持续跟踪,而在我们持续跟踪的过程当中,也许会出现一些好的新增的信息,这个好的信息不是指短期的,而是指会对公司的长期基本面、长期竞争力发生变化的一些信息。有的公司也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好的信息,和之前决策时做出的一些根本性判断不一致,那么跟踪周期就会比较短,需要考虑及时卖出;有些公司处于一个良好发展过程中,那就会不断地修正对它长期价值的判断,所以跟踪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周期。对于研究来讲,如果是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一个以前完全没有研究过的、新的行业,那么可能收集行业公司资料研究就会需要一两个月,然后还需要实地调研,包括调研上市公司,咨询行业专家等。之后才能形成对公司行业深度的研究报告和相对明确的判断。这需要整个研究团队集体的努力,通常多数情况下的研究结果是否定的,有些能够买入的决策也是权衡利弊后的结论,所以买入后的公司需要持续跟踪,在整个持有期间都是如此。

其次在做出买入决策的情况下,应该如何确定建仓的节奏。如果当下的估值十分吸引人,同时公司的逻辑也很合理,那么在冲击成本可控的情况下,目标仓位就应该尽快完成。如果在一切都比较满意的情况下,分批建仓,就相当于另外叠加一个择时的决策,而择时的结果并不好确定,还有可能错失比较好的建仓时机。如果公司长远前景优秀,但是估值并不是绝对低估,那么也可以考虑逐步建仓,优秀的公司未必能回到非常低估的状态,但也会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这时,逐步建仓可能是一种相对稳妥的办法。

另外一个问题是持有的公司什么时候该卖出。一般来说分三种情况:

一是对公司看错了,比如踩到了价值陷阱,虽然也考虑到了公司可能有的缺点,但还是有可能会有想不到的地方,这个概率一定存在,所以在对公司看错的情况下,那一定是要卖出的。

第二种情况是公司股价涨得太多了。如果一个公司买入以后涨幅很大,比通过研究确定的公司价值高了很多,那么就需要逐步的减仓卖出,因为公司只有在估值偏低或合理时潜在回报率才会比较高,而在高估时回报率一定是低的。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找到了比现在持仓更好的公司,这通常来说需要新公司明显优于现有公司,那在这种情况下,也需要卖出现有仓位来进行调仓。此外,如何处理亏损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面对亏损这个问题上,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可能在估值低估或者合理时买入,而不要在公司股价大涨之后或者估值比较贵时买入,这可能是避免大幅亏损的最好办法。当然,市场总是在波动中,公司的股价也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难以避免会有波动,当出现亏损时,就需要仔细考虑公司的长期基本面有没有出现变化,当初买入公司的理由还成不成立,公司是否出现了一些大的风险而难以定价,以至于买入时的低价都难以保证安全性,如果这些风险没有出现,公司长期还是看好,那么可以考虑在低位增持一部分仓位;如果公司行业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以至于当初买入公司的理由已经不成立了,那么就应该果断卖出,而不要因为亏损束手束脚,从而导致更大亏损。

比如有个公司受益于行业供给侧原因,经历了一段份额的扩张,收入、利润都快速成长,公司也进行了比较好的全球化布局,一切都进展很不错,公司股价也涨得很好,不断和投资者沟通,市场也非常认可,某一天,公司股价出现了一些回撤,当然后面又恢复了,经过跟踪,发现是公司的业绩预告要比公司所给出的指引低,其实市场经营的主体有一些意料之外的情况也属于正常,但是这个公司就在公告前不久还信誓旦旦给出了乐观的指引,这就不免让人怀疑公司管理层的诚信问题了,虽然当时公司和行业并没有出现太多不好的迹象,但一个公司最关键的就是公司的管理层,如果管理层信用可疑,当然是需要回避的,因为这代表着当初买入时的远期愿景的基础不存在了。

另外也要考虑避免估值陷阱,有些公司静态估值很便宜,其实它可能不像看起来的静态估值那么便宜,因为还要考虑竞争格局稳定性的问题。如果稍微变化一点,这个公司的市盈率就不会像现在看到的这样便宜。如果稳态利润能够保持市盈率在4、5倍,那确实是很便宜的,但是如果这些利润会随着行业、经济情况变化,考虑到竞争格局的问题,那也未必像表面看起来的那样便宜,所以价值陷阱就是要关注竞争格局。

左侧投资和右侧投资,以及怎么预期和处理回撤也是常见的一个问题。从概率上讲,左侧投资一定会出现进入过早的问题,在实践中也没有什么更好更精准的办法来回避这个问题。这时就需要考虑:如果做择时,能不能够大概率上准确;如果不做择时,所做出的决策会不会显得很糟糕。从实际中看,这两个问题基本上都是否定的。试图去做精准择时,一般来说是做不到的,或者说是有时准确有时不准确。而不做精准择时,其实也不会很糟糕。投资赚钱主要因素是对行业公司的准确把握,同时充分考虑性价比,而不是短期的择时。

从实践中看,一般投资者普遍仓位的高点是跟股市的高点高度同步的,如果从择时的角度来讲,投资者应该在高点把仓位降下来,但是能做到的人很少,也就是说,普遍择时都是错的。左侧投资最终的效果还要看平均的买入成本,如果过早左侧的话,那效果一定不会太好;但如果对估值要求高一点,左侧就不会太早了。右侧也是一样,如果对行业公司分析到位,对估值要求高一点,没有买在最低点并没有那么重要,市场上也很少能够买在最低点,主要还是看估值合不合理。不追求精确的择时不表示择时的效果差,对公司的研究把握和对公司估值的要求是最好的择时办法。从公司性价比出发,严格的估值要求,通常来说就能回避掉很大一部分回撤的幅度,再加上对公司基本面的把握,那么一定的回撤其实提供了更好的买入机会,在持续跟踪而不断得到肯定的情况下,短期的回撤并不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公司的长期基本面才是投资盈利的关键。

经济和世界是一个复杂系统,投资没有百分百把握,买入的重仓股长期不涨也是经常会遇到的一种情况。如果说投资者是因为它一直不涨而一直拿着,那么就说明这是一种主动选择的结果,是一种对公司进行持续研究、跟踪,发现公司的长期前景并没有变化、公司的估值保持低位,只是因为短期市场的原因而没有被价值发现的情况,这种情况并不会有什么不好的结果,只是需要耐心。如果最后发现是由于我们研究上有一些没有关注到的情况造成,或者是有一些长期的行业性的原因,或者是某些经济结构变化的原因,那么长期不涨就有其基本面的因素,可能这时就需要考虑持有的理由还存不存在了。市场短期可能是无效的,也许3年,也许5年,但是如果一个公司物超所值,最终价值是会回归的,但如果10年一直不涨,那大概率是看错了。所以我们在投资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审视自己,避免犯一些根本性的错误。

投资的基本理念并不复杂,最合理的就是考虑清楚公司的长期价值及前景,以一个合理的价格买入。但投资是一个实践的行为,并没有完全准确、客观、可量化的标准来套用,在确立了合理的投资理念之后,实践是决定投资成败的关键。这其中既包括可以客观分析的一些因素,比如公司、行业等,也包括一些需要灵活把握的因素,比如确定合理估值的范围、如何考虑不同行业的区别、多少的上涨显得过于高估,这些就没有太成熟的理论来界定了,需要投资者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风险提示:本内容所依据信息和资料来源于公开渠道,不保证其准确性、充足性或完整性,相关信息及供参考,不构成广告、销售要约,或交易任何证券、基金或投资产品的建议。本内容中引用的任何实体、品牌、商品等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使用,不代表投资实例及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