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复苏下的投资思路——顺周期行业

顺周期行业,指的是那些业绩表现与经济周期同步波动的行业。经济繁荣时行业景气度上升,经济衰退时则承压,其核心逻辑在于需求与盈利对宏观经济的高度敏感性和弹性。典型顺周期行业包括:

上游资源品:有色金属(铜、铝)、钢铁、煤炭、石油;

中游制造业:工程机械、化工;

下游消费与金融:房地产、银行、保险、白酒等可选消费。

以下依据证明,中国已经进入顺周期的投资逻辑:

(1)宽松政策驱动经济复苏中美货币财政协同宽松:2025年中美货币政策预期同步转向宽松(如美联储降息),叠加中国财政政策发力,将推动工业金属价格上行,形成经济顺周期基础。国内稳增长政策加码:反内卷、促消费、财政干预等措施持续落地,助力经济企稳。

(2)经济数据触底修复信号显现库存周期见底:PPI连续34个月为负,但大宗商品库存大多位于低位,显示国内库存周期触底,历史数据显示库存见底后股市上行概率较高。外资回流与低估值修复:外资重新流入中国资产,低估值顺周期板块(如材料、工业)成为配置重点。

(3)地产政策纠偏,结构性政策刺激内需房地产软着陆预期增强,或认为房地产已经处于软着陆过程中,更有激进的观点认为软着陆已经初步完成,不再持续对GDP产生过大的负贡献。地产链(建材、家电)受益于政策宽松。消费补贴层出不穷:国内自2024年开始进行财政消费补贴,今年又推出了银行贴息贷款,促进消费意图明显,政策积极发力。

政策宽松、库存见底、资金回流等多重信号支撑中国步入顺周期阶段。

未来2-3年,国内经济复苏到底会如何演绎?

从历史上几次经济复苏路径看,货币宽松是复苏的充要条件。M2供应量与经济周期波动紧密相连。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时期,为刺激经济增长,央行会增加货币供应量,M2增速相应提高。同时,预计央行将继续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降准仍有一定空间;降息方面,一年期LPR利率有望进一步下降20-30个基点,引导企业贷款利率下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同时,央行将加大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如碳减排支持工具、科技创新再贷款等,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

此次为了房地产化债、软着陆、刺激经济回暖,财政端亦有强力措施,预计未来2-3年,财政赤字率可能维持在3%-4%区间,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规模每年保持在4-4.5万亿元左右,用于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等领域。此外,可能还会发行一定规模的特别国债,如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重大项目建设和经济结构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等领域的投入,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经济复苏,顺周期板块在股市一般会取得较好的表现:

2008-2009年周期:金融、地产、有色率先反弹,涨幅超50%。

2020年疫后复苏:有色金属(铜、铝)、煤炭领涨,受益全球补库与新能源需求。

有色金属——顺周期下的超级牛市

回顾过去几轮经济复苏周期,有色金属行业往往有出色表现。在2009年经济复苏阶段,铜价从年初的2.5万元/吨左右大幅上涨至年末的5万元/吨以上,涨幅超过100%。铝价也从1.1万元/吨左右上涨至1.6万元/吨左右,涨幅约45%。这主要是因为经济复苏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等行业对有色金属需求大幅增加,而有色金属的供应调整相对滞后。从供需数据来看,在经济复苏初期,有色金属库存通常处于低位,随着需求快速增长,库存去化速度加快,推动价格上涨。例如2009年,全球铜库存持续下降,LME铜库存从年初的50万吨左右降至年末的20万吨左右。

未来2-3年,随着全球经济复苏,有色金属需求将持续增长。在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钴、镍、稀土等稀有金属需求尤为旺盛,而供给方面,虽然部分有色金属产能有所增加,但受到资源开发周期、环保政策等因素限制,供应增长相对缓慢。预计铜和铝的价格在未来2-3年内有望突破创下新高,钴、镍、稀土等稀有金属价格仍将维持高位波动上行态势。

大宗商品——全球宽松下需求爆发

大宗商品行业涵盖贵金属、能源、农产品等多个领域。在宽松背景下,黄金作为避险资产,能够为投资者提供资产保值功能。同时,随着经济复苏,通货膨胀预期上升,黄金也能抵御通胀风险。在经济复苏背景下,需求端,工业生产恢复、居民消费增加,对原油、煤炭等能源产品以及大豆、玉米等农产品需求上升。在能源方面,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对原油需求大幅增长。国际能源署预计,未来2-3年全球原油需求将以每年 150-200万桶的速度增长。在农产品方面,人口增长以及居民饮食结构升级,对肉类、奶制品等需求增加,带动饲料用粮需求上升。而供给端,能源产品受到资源储量、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供应增长难度较大。因此,大宗商品在经济复苏背景下价格易涨难跌。

金融行业——逆周期调节的受益者

金融行业主要包括了银行、保险、券商,均为典型的顺周期行业。银行板块过于受到房地产坏账的扰动,但国家逆周期调节给了银行充足的资本,在本轮经济复苏中率先走出。保险和券商也是同样的逻辑。在后续进一步的宽松状态下,保险和券商仍将持续收益,但应警惕银行作为逆周期调节的排头兵,在经济过热时首先开始收缩。

房地产——本轮复苏并非房地产的主要舞台

在过去国内经济复苏过程中,房地产行业复苏往往较为明显。但那是因为过去20年是房地产的大周期,自2022年开始,房地产陷入深度调整,预计将持续7-8年才会看到房价重新上涨,目前只过了一半。本轮经济复苏中,房地产承担了“不拖后腿”的职责,尽管这个角色也非常重要,但是对经济仍然没有正面贡献,还将处于软着陆过程中。

白酒行业——房地产软着陆后,白酒需求将滞后于经济复苏迎来恢复

万物皆周期,白酒行业在当今社会更偏向于可选消费,而不是必选消费,因此周期性更加明显。白酒库存高企、消费场景缺失导致行业需求低迷、价格下行,投资者对白酒行业失去了信心。我们认为,未来2-3年,白酒行业竞争格局将进一步优化,随着经济持续复苏,消费能力逐渐提升、库存不断消耗、头部公司不断适应新的消费变化,白酒行业也终将迎来复苏。

顺周期投资的核心在于“政策与库存周期共振”,2025-2027年中国有望进入这一阶段。重点把握有色金属(铜、铝)、大宗商品、金融的投资机会,同时警惕中美摩擦与消费疲软的扰动。投资者需动态评估经济数据与政策信号,灵活调整行业权重,在复苏初期聚焦确定性,在过热期逐步转向防守。

风险提示:本内容所依据信息和资料来源于公开渠道,不保证其准确性、充足性或完整性,相关信息及供参考,不构成广告、销售要约,或交易任何证券、基金或投资产品的建议。本内容中引用的任何实体、品牌、商品等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使用,不代表投资实例及投资建议。